春华秋实三十载:忆参与“医工结合”的若干史
春华秋实三十载——忆参与“医工结合”的若干史实曹厚德先生,本刊编委。原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放射工程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教授。90燃4卷09期草异色而同芳(李世民《小池赋》)。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仍保持其工程科学的特质。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虽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些科研项目未能形成较具规模的产业,但30年来医工结合的成果当载人史册。稀J:材料增感屏的研制由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上海医械电镀厂和多家医院合作研究的课题——《稀土材料增感屏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取得很大成功。当时国外媒体纷纷报导。1978年“全国稀土大会”期间由笔者代表课题组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进行专题汇报。图1.《参考消息》刊登的有关内容。图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稀土会议”会场。图3.“全国稀土大会”的主持人为2009年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化学系徐光宪院士(右一)、右二为笔者、右三为我国第一代钨酸钙增感屏制造工艺的主要开发者黄道荣工程师。图4.国产第一台CT(XDN一1型)由陈星荣教授及笔者等参与临床使用。图为笔者的头颅CT扫描的图网像(此为国产CT机生成的第一幅人体图像:已被泰山医学院影像博物馆收藏)。图5.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第一代国产CT的研制与鉴定1983年,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台头颅cT机。试制完成,即将开始临床试用时,笔者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接受曝射时间长达3分20秒的头颅扫描。网一一1q-●+J1l查④一一